夏季高溫來襲 8個缺水的症狀 你要知

夏季高溫來襲-8個缺水的症狀

炎炎夏季,身體很容易缺水,因此夏季補水尤為重要。

喝水太少,可能會引起缺水等不適,對身體有害;飲水過量,又可能引起「水中毒」。

水分約佔到人體體重的2/3,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,而且大部分器官的生理活動都要在液體環境下才能進行,所以,水對於人體至關重要。


8個缺水的症狀

口乾、口渴

當身體不夠水分時,口乾顯然是最直接的症狀。

《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》的資料指出,當你感到口渴時,其實你已經缺水了。即使在開始戶外活動前,也要飲用充足的水保濕。

每天所需水量方程式

體重(公斤)X 30至50(毫升)= 每日建議飲用量(毫升)

要注意的是,如當天有任何流汗的活動,便需要再加多1至2杯水來補充。

據美國醫學運動會建議,每30分鐘的流汗運動就需要為身體注入1.5杯水。

水分能加速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,從而有效地減輕水腫。

如果你習慣運動後用電解質飲品來補充,選擇天然的椰子水最好不過。

體溫上升

當身體缺乏足夠水分,人便無法靠排汗調節體溫,體溫就會上升,患者會感到更灼熱、皮膚乾燥、口乾等,這個時候就應該補足水分,和離開酷熱環境,讓身體降溫。

小便次數變少、尿變深色

根據《WebMD》,當出現輕微至中等程度的缺水,小便次數變少,尿會變深色。

當體內水分逐漸流失,而沒有得到補充時,血液會變得更濃,因此腎臟會保留水分,結果會令你小便次數減少。

當你發現自己小便頻率變少,而尿的顏色變深,就要補充適量水分了。

嘴唇乾燥

當飲水不足時,缺乏水分使嘴唇的黏膜容易乾燥。

黑眼圈

紐約市皮膚科醫學博士兼英格頓皮膚科(Ingleton Dermatology)醫學總監Rosemarie Ingleton指出擾人的黑眼圈,大部分是因睡眠質數差而引起,亦有可能是飲食中缺少足夠水分,影響身體血液循環,容易引致血液淤積,導致黑眼圈出現。

因此,大家應多喝水和多吃水分充足的蔬果,當體內水源充足,環繞眼部四周的暗啞色調便會漸漸被淡化。

易患尿道炎

美國邁阿密大學最新研究,找了140名未停經的婦女,她們患有復發尿道炎並每日飲用少於6杯水,12個月的研究期間,她們需記錄每天飲水習慣,務求每天可至少飲6杯8安士的水。

對比不同飲水量的婦女,每天飲水達6杯的人,感染尿道炎的次數為1.7;而每天飲水少於6杯的人,尿道炎感染次數則為3.2,即飲較少水的話,患病風險多近一倍。

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公共教育委員會主席顏寶倫表示,飲用足夠水分確實有助預防尿道炎及腎石,因為多飲水、多排尿有助排走細菌,預防尿道感染。

而女性較男性易患上尿道炎,因為女性的尿道較短,較易受細菌感染。

肥胖或水腫

由於肝臟幫助儲存脂肪,並轉化為能量,當體內缺水,腎臟沒有足夠的水分發揮功用,肝臟便會分擔腎臟的責任,一下子,難以兼顧本身的工作,使脂肪無法快速有效地代謝,造成囤積,引致肥胖。

水分不足亦會間接令水腫加劇,如進食太多高鈉食物,細胞的水分會自動增加,從而維持體內正常的納水平,若水分不足,身體便會鎖住水分,減少排尿,帶來水腫問題。

容易攰

即使只是輕度缺水,都會減低能量水平。缺水會令血容量減少,也會令血液變得更濃稠。另外,缺水也會減低傳送到肌肉和器官的氧氣及營養速度。


飲水的6大好處

大腦變靈活

水是維持腦部正常功能運作的關鍵之一,它與大腦記憶力、情緒、視覺專注力是有相關的。

因為血裡有高達90%是水,而血水承載氧氣進入大腦,只要一缺水,就會缺血,導致腦缺氧。

而大腦佔了體內氧氣消耗的20%,有充足的氧氣才能讓腦袋運轉更快、更靈活。

血管更健康

多喝水可以幫助降低血液的黏稠度,減少血栓、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。

抗老顯年輕

水可以活化細胞、加速身體代謝以及排毒。

而且肌膚的彈性也要靠水分來支撐,所以每天喝足夠的水分,就能有助於修復皮膚更顯年輕。

緩解關節疼痛

關節之間的連接點是軟骨,而軟骨主要是由水、膠原蛋白、蛋白聚糖等成分組成。

軟骨水分充足時,才能提供關節潤滑、緩衝的作用,更能承受體重和運動帶來的衝擊。

提升抵抗力

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,它參與了整個身體的循環,可以幫助人體的細胞與組織想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。

它可以運送養分、氧氣到各個組織,也可將廢物經由肝臟、腎臟排出體外。當體內的廢物、毒素排出體外後,抵抗力自然就提升。

加速新陳代謝

身體有足夠水分,就能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、幫助排毒減肥。

有研究顯示,水分攝取不足時會導致脂肪堆積,相反的如果有攝取到充足的水分,就能有效減少脂肪堆積在體內。


飲水的5個時機

起床時馬上喝一杯水

起床時因為壓力荷爾蒙升高,加上一個晚上的飢餓,會是血糖最高、血液最濃稠的時候,所以記得一定要喝一杯水,喚醒身體的代謝系統,讓血糖慢慢恢復到正常值。

睡前2小時不要喝水

睡前喝水容易在夜間排尿、打斷睡眠,反而造成危險,建議睡前2小時不要喝水。

運動時要喝「礦物質、電解質水」

建議在運動時可以補充含有電解質、礦物質的水分,讓水分比較容易留在身體裡面。

但千萬不要喝運動飲料,因為太甜。

不口渴時也要喝水,但「小口慢慢喝」

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要固定喝水,只是如果沒有口渴的時候,可以小口小口慢慢喝,一次喝100~150cc左右即可。

喝完茶、咖啡、酒之後,要補相同分量的水

茶或是咖啡,這2種飲料都會利尿,反而留不住水分。

建議每次尿完之後,要再補一杯相同分量的水。

而酒也是利尿的飲料,所以喝完酒之後也建議喝一杯水,也能幫助酒精代謝。


飲水的黃金時間表

早上7點 起床時

起床時空腹喝1杯溫水,有助排便,幫助身體排出前一晚所累積的毒素。

早上9點 早餐後

工作前先來一杯溫水,有助於平穩匆忙的心情,有助提高工作、學習效率。

早上11點半 午飯前

飯前半小時飲水,有助胃部消化食物,同時加強血液循環,令排毒功效倍增。

下午1點 午飯後

飯後半小時補充一杯水,有助於胃消化食物。注意飯後不建議立刻喝水,因為會沖淡胃液,使蛋白酶的活性減低,反而會影響到消化作用!

下午3點 下午茶時間

下午3-5點是身體新陳代謝最快的時候,多喝1-2杯水能帶動體內的大循環,利用「排尿」能將累積於體內的廢物毒素排出。

下午5點半 晚飯前

晚餐不要吃太飽,所以建議在晚餐前補充1杯水,會有飽足感、能降低食慾。

晚上8點 晚飯後

由於睡眠時間長,這段期間身體會缺水,使血流較慢、血較濃稠,因此晚餐後可喝一小杯水,約50~80cc即可。

睡前兩小時不要喝水

Select your currency
HKD 港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