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真的會健走嗎?

你真的會健走嗎?

相比於跑步來說,健走的門檻更低一些,任何年齡都可以參與,健走的確是最佳的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。但是健走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卻不少於跑步。但是你真的會健走嗎?

健走正確姿勢口訣:抬頭挺胸收起腹部,兩手微握放於腰部自然擺動,肩膀放鬆,邁開腳步前行。注意,健走開始前可先做活動身體關節的運動,讓關節和肌肉先充分的伸展開來;健走完後,可放慢速度做緩和性的收尾運動。

抬頭挺胸縮腹
抬頭挺胸縮腹

1 抬頭挺胸縮腹

健走時挺胸縮腹可以讓身體線條更優美,其中縮腹會比較累,也最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放開,所以行走過程可放開腹部稍微休息幾分鐘再縮緊小腹。健走時為了快速,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前傾,不過身體前傾會加重腳部前端的負擔,容易疲累;而身體挺直時體重會平均於腳部,有利於持續健走。

2 雙手微握放於腰部

兩手要像握着雞蛋一樣,保持手掌間有空隙而且放鬆的狀態,把手置放於腰部的位置。

3 自然放鬆搖擺肩膀部

身體不要緊、僵才能走得輕鬆持久,健走時身體要自然搖動起來,肩膀保持鬆弛。健走時手臂擺動可以帶動速度,手臂擺動越快、速度就會越快。

4 前行

健走時步伐要大,比較能運動到臀部和腿部肌肉。而如果腳步縮小,腿部肌肉伸展就會比較小。

5 腳內側成一直線

健走時兩腳內側要呈一直線,這樣才能運動到大腿內部的肌肉群。

健走的好處
健走的好處

健走的好處:

調節情緒

研究人員發現,走路時人的心理有如下變化:一是視野變得開闊,有利於人的認知發展和心理空間的擴充;二是走路時,大腦會產生一種叫β—內啡肽的神經生化物質,它不僅可以使人心情愉快,還會使人變得積極向上、精力旺盛。

強壯骨骼

美國流行病學家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顯示,中年男性即使每周走路一小會兒,也能降低50歲後發生骨折的風險,特別是髖部。因為鍛煉能增強骨骼力量和肌肉的張力,還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平衡性。劇烈運動不適合老年人,走路才是相對安全有效的鍛煉方式。

降低中風風險

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,65歲以上的老人每天步行1小時,可以使患中風的風險降低30%。研究負責人表示,與步行速度相比,步行時間總長度在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方面效果更明顯。步行累計時間越長,老人患中的風險就越低。

飯後慢走健脾胃

俗話說:「飯後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」飯後走路有助於加強脾胃功能、促進消化。但「飯後」並非指吃完飯立刻就開始走路,而是要休息至少20分鐘再進行,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,並且飯後半小時內不能做劇烈運動。

Select your currency
HKD 港幣